最近又添了3个屈公病案例,其中一个位于台北市万华区,台北市今年首告沦陷。至于新北市今年至今已累积至14个屈公病案例。屈公病与登革热一样都是由病媒蚊传播,近日天气潮湿易积水,民众要多加留心防範蚊虫叮咬。
双北沦陷!近日三起屈公病案例都在都市郊山
最近卫福部公布的3起屈公病案,分别是新北市永和区保平里60多岁男性、中和区中兴里40多岁女性,以及台北市万华区华中里80多岁男性,虽然居住处所各异,但都曾在中和锦昌里国强岭一带活动,因此相关单位将国强岭列为重点防疫管制区域。新北市政府于9月16日扩大中和区的防治执行範围至25里,而国强岭部分步道及周边环境目前处于管制中。
屈公病传染源有哪些?
屈公病与登革热一样,主要藉由白线班蚊、埃及班蚊传染病源体感染。人不会直接传染给人,而是人被带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才会受到感染。卫福部疾管署呼吁,近期北部有局部降雨情形,若居家环境较为潮湿,民众应彻底清除居家附近的积水,防範病媒蚊孳生。
屈公病症状:关节痛、持续倦怠感都要小心
屈公病与登革热的症状相似,但仍有一些不同。根据疾管署网站资料,感染屈公病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烧、关节疼痛或关节炎、头痛、噁心、疲倦、肌肉疼痛。约半数的病患会出现皮疹,症状持续约3~7天。
屈公病、登革热症状比一比

图片来源/卫福部疾管署网站
高雄市美浓区卫生所网站也解释屈公病与登革热的不同,较明显的是,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会持续数週的倦怠感,有些患者的关节会痛到无法行动,并持续数週至数月,而典型的登革热并不会出现长期的关节痛。虽然屈公病致死的案例不多,大部分患者在1週内可康复,但可能从发病开始出现严重关节痛、痛到无法行动,千万别掉以轻心。事实上,屈公病的英文名Chikungunya就源自非洲土着语言中「痛得将身体弯起来」的意思。
屈公病重症高危险群
- 新生儿于出生时感染屈公病毒
- 65岁以上的年长者
- 患高血压、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
屈公病潜伏期通常是3~7天。而传染期则是发病前2天至发病后约5天,血液中有屈公病毒活动,也就是可传染期。如果有发烧、头痛、噁心、出疹及关节痛等疑似屈公病的症状,一定要尽速就医,而且要告知医师旅游活动史。有任何疑问可至疾管署全球资讯网询问相关资讯,也能直接拨打免付费防疫专线1922或0800-001922。
预防屈公病,居家防治首重清除积水
因为屈公病由病媒蚊传播,清除蚊虫的孳生温床 ─ 积水自是预防屈公病的重点
为了避免积水,最好将家里暂时不用的花瓶等容器倒放,至于家中花瓶等盛水容器必须每週清洗一次。放在户外的废弃轮胎、积水容器等物品应立即清除。平时要多加巡查家中的阴暗处或是地下室,看有没有什幺地方积水。
总而言之,清除蚊虫孳生温床有个「四字诀」— 巡、倒、清、刷:
- 「巡」─ 经常巡检,检查居家室内外任何可能积水的容器。
- 「倒」─ 倒掉积水,丢掉不需要的器物。
- 「清」─ 减少容器,若是使用中的器具,应该彻底清洁。
- 「刷」─ 去除虫卵,容器除了倒掉积水,还要彻底刷洗一遍,才能去除附着的虫卵。


图片来源/疾管署脸书
出外最好穿长袖长裤
除了居家防治,平日到市场、公园或山上等户外环境,最好穿着长袖、长裤,而且最好是淡色系衣物,能减少被蚊虫叮咬的机率;至于皮肤裸露处,要涂抹政府主管机关核可、含有DEET或Picaridin成分的防蚊药剂。